【华裔人物早餐会】 本会2021年11月5日纽约快讯
当地时间11月2日,北京时间今日凌晨,大洋彼岸,36岁华裔女性吴弭(Michelle Wu)改写美国历史,高票当选波士顿二百年历史上首位亚裔女性市长,系波士顿历史上首位当选市长的亚裔女性。
但凡对美国有了解的人会知道,吴弭正在做的是一件多么具有开拓性且艰难性又极高的事。她不但成为美国东岸首位华裔市长,也是波士顿200年来首位经选举产生的女性非白人市长。
今天的胜选会上,吴弭昨天特意身穿一身“中国红”,庆祝当选。
无论是从性别、还是种族角度来说,这都是划时代的成功。而对出生于普通一代移民家庭的女性来说,取得这样的成就尤为难得。据美联社11月3日报道,民主党人吴弭的当选标志着波士顿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该报道分析称,当选波士顿市长让吴弭成为了为亚裔和女性发声的代表。吴弭此前曾表示,她知道自己“要代表亚太裔社区的多元化”。“当人们看到我在这个职位上时,我要让人知道我们这个群体是一个有理想和信念的群体。
今日凌晨的现场视频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是全美居民健康评分最高的城市,公认的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波士顿也是全美居民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都位于波士顿都市区。波士顿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使它成为医疗保健圣地。200多年来,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波士顿一直是由白人男性当市长。吴弭的胜出,是女性和亚裔的双重历史性胜出。
我们来一起了解波士顿这座历史名城
在当选市长之前,吴弭已经创造诸多历史2013年,28岁的她当选波士顿的市议员。2016年,吴弭全票当选为市议会的主席,根据波士顿市议会历史记录显示,吴弭是波士顿市历史上首位华裔议长,也成为首位担此要职的少数族裔女性。在竞选市长之前,吴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时任法学教授的美国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
吴弭早前的参选海报
据报道,吴弭成为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以外的美国大型城市中唯一的亚裔市长。作为波士顿市议员,她经常带着她的孩子参加会议,给美国社会留下深刻印象。
吴弭1985年1月出生于在芝加哥南部的一个华人家庭。她的父母从中国台湾移民而来,而吴弭是家中四个孩子的老大。承担着照顾父母的义务,2003年时,吴弭作为伊利诺伊州代表荣获“美国总统奖学金”(U.S. Presidential Scholar),并在其母校巴林顿高中(Barrington High School)担任毕业演讲发言人。在高中的最后一年中,吴弭还担任“全美高中生联盟”(National Junior Classical League)的主席。
在2003年高中毕业后,吴弭以优异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她也就此离开了出生和成长的故乡——芝加哥,踏上了波士顿的土地。在2007年本科毕业后,吴弭又进入了哈佛法学院深造。
在2019年的波士顿选举中,吴弭是得票率最高的市议员,当时获得了20.71%的票数,超过第2名安妮莎·埃赛比·乔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近4个百分点。
当你看到她坚韧不拔的一面,第一眼看上去的模范少数族裔印象转瞬即逝,多年来跟政府机构密切打交道的艰难经历在她身上打磨出一股浴火重生的精神。
沉稳的外表遮不住她的风华——一种自年少就磨砺出的世界观。
1983年,吴弭的父母从台湾移民到芝加哥南部——一个以贫穷、危险著称的区域。初到美国,父母二人对英文一窍不通,为了学习语言,吴父翻着一本旧教科书一字一句地学习英语,母亲则是看了无数遍《奥普拉脱口秀》。1985年吴弭出生了,在她之后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出生。
和所有一代移民一样,父母对孩子们的学业尤为上心。在华人并不多的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吴弭学好中文,双休日全家人开车一小时去上中文课成为家常便饭。而吴弭也一直很争气,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和所有二代移民一样,吴弭也承受着中美双重文化的“夹击”,并在其中努力找自己的身份认同。2003年,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吴弭作为伊利诺伊州的学生代表获得了“美国总统奖学金”,并在高中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演讲;而双重身份的多元与艰辛又磨砺了她的领导力,高三时吴弭当选为“全美高中生联盟”主席。
吴弭基因里秉承了华人的低调内敛的文化价值观,又融汇了新一代移民独立自信的现代特征。
就这样吴弭凭着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领导力被哈佛大学录取,学习经济学,来到了波士顿这座城市。从此,她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吴弭除了重视学业外,她会做很多志愿者的工作。比如每个周末她都去中国城给申请公民的老年人上辅导课;一些老年人课后会找她帮忙,请教她过期的电费单找哪个部门处理这样的琐事。吴弭发现,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城市里,政府的工作本该提供这些支持,可偏偏却在人们最需要这种帮助的地方存在着巨大的脱节。
这些经历让她质疑当地的公共服务,为她未来投身政治埋下了种子。但和诸多第二代移民一样,缺乏政治资本的她当时并没有把这颗种子变成一份工作的动力。从哈佛大学毕业后,22岁的吴弭走上了一条安全稳妥的职业道路——她加入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成为一名咨询顾问,收入不错的她还还清了大学时期的学生贷款,成为了一名经济独立的女性。
当她在波士顿憧憬着大好前途时,命运和她开了个极大的玩笑。吴弭的父母在她大学期间离婚了,父亲离开了家庭,已经成年的弟弟也离开了家庭,在芝加哥的家里只剩下母亲经营着一家中式茶餐厅,还要带着年仅10岁和16岁的两个女儿生活。
有一天,正在上班的吴弭接到妹妹的电话,告诉妈妈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她急忙赶回家,发现妈妈不吃不睡,还给警察打电话说听到呼救声;要么就是在冰冷的雨天站在外面,一手拿着雨伞,一手拿着行李箱,等待一个身份不明的司机来接她去参加一个秘密会议,并且还对吴弭说“你不再是我的女儿,我也不是你妈妈”。
母亲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无法再承担两个未成年的女儿监护人的工作。年仅23岁的吴弭不得已只能辞去工作并搬回芝加哥照顾“疯母”与年幼的两个妹妹,成为她们的监护人。
当同龄人正在探索独立生活、专注于他们的事业并广交朋友时,吴弭是大姐、家长、护士、家庭和财务负责人、教师和全职工作者,同时还要兼顾着经营妈妈的茶餐厅以补贴家用。医院、急诊室、学校、保险公司、税务和食品卫生局成为她经常出入的场所,跟精神健康医疗人员沟通,在学校跟老师解释为什么爸妈不能来开家长会成为她日常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大学时期在中国城做志愿者帮那些老人的经历为她投身政治埋下了种子,那么当吴弭亲历了与公共机构打交道后,才更深刻体验到了其中的巨大问题。
后来,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她说:“我知道在急诊室待上一整晚,只为一个床位的感觉;我为妹妹争取教育资源,以及为了开一间家庭小生意,在市政府官僚间打转。你需要应对繁文缛节才有机会获得服务;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结构和系统往往不能为说不同语言或有挣扎的人提供服务……这些都驱使我投入公共服务。”
吴弭希望自己在公共机构能真正做些有用的事情来帮助普通老百姓。2009年,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吴弭卖掉了茶餐厅回到波士顿申请了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深造,三年后她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而后去了波士顿市议会实习。这为她投身政治累计了第一笔资本。
吴弭说,她的父母移民来到美国时没有钱、没有人脉,也不会说英语,她母亲后来还出现精神问题。因而吴弭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照顾母亲和姐妹们。这种经历让她体验到被人忽视、渴求帮助感受。当母亲患精神疾病时,自己担负起照顾她和抚养两个妹妹的责任;这是自己家中、也是整个波士顿社区的挣扎与梦想。“这是我家人和我们社区许多家庭的奋斗与梦想,这是我过去7年带到市政府中的理念。”
吴弭对外谈话中流露出的一种不动声色的果决神态,话语中融入了思考与关怀。让人看到的不是那种过度理想化的候选人,也不是那种掠过细节用伟大梦想和光鲜承诺来吸引选民的人。知性沉稳的外表遮不住她的风华——这是一种自年少就磨砺出的世界观。
回顾50天前的9月15日上午,波士顿首位华裔市议员吴弭(Michelle Wu)宣布参加2021年11月的波士顿市长竞选,并发布了第一条竞选宣传片。吴弭是中国台湾移民的女儿,现任波士顿市议员,也是波士顿市议会的首位华裔议长。
在宣传片中,吴弭形容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移民的女儿”,想要把波士顿建设成“每个人的城市”。她说,通过种族、警务,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及城市贫富差距造成的斗争,自己可以做好领导这座城市,并矢言团结波城,为社区带来变革。
今天,辛苦付出和理想希望变成了现实,我们遥祝这位华裔女性从政之路一路好运。华裔人物早餐会预言,以吴弭的文化修养和开放的世界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她这样说道:"我现在已经在体制内,在为改变这个体制而抗争,我理解的政治就是公共服务,“ 是鉴别、倾听,并与社区一起制定远景规划,然后找到办法,把资源用于实现我们的目标。而我成长的文化背景——尊重你的前辈,并优先考虑大范围社区的需求——这些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所需,更是有行动力的公务员的必备品质。”
本期主要撰稿:Duncan 朱然
文字统筹:李婉洁 丹增措
美术指导:一洲 郑晓青
本期图片编辑:Connie
多媒体通联 : 朱南
实习记者单斌亦对本文有所贡献。
“华裔人物早餐会 chinese breakfast”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关注华裔人物早餐会公众号
她们活跃在全球各地的时尚界,演艺界,美食界,文化艺术界,工商政经界。她们诠释着芳华的人生,上演各自的精彩。共同的是:她们同有一个亚洲面孔,一个华人面容,构筑迷人的东方气质下无时无刻传递着亚裔华人的人生传奇和奋斗故事。华裔人物早餐会归属传奇人物,典藏俱乐部精髓,挖掘幕后的新闻,分享她们的故事,重温她们的笑泪人间。
www.breakfast777.com
“华裔人物早餐会”(北京)版权所有,如采用本刊文字或图片请注明出处。
“华裔人物早餐会 chinese breakfast”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公众信息,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部分来源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本平台所有稿件无论原创,转载,改编,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著作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及时标注/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