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人物早餐会】 本会2024年01月25日专讯
当历史已经给予一座城市强大的文化基因时,这种根深蒂固的软文化,会有意想不到的城市力量,坚不可摧。正如近期炙手可热的《繁花》,唤醒的当下我们对90年代上海的追忆和迷思,是对沪上普通民众和饮食男女的重新解构。
剧中的上海,从民国的气质中出场,十里洋场,远东第一大城市,这不是杜撰,这是活生生的历史。在90年代,似乎奇异般的串联起来,历史在某种时空的撮合下逢源。
作家金宇澄和导演王家卫两种艺术风格的揉捏,势必也涟漪起奇特的化学反应,原著中上海的市井,繁花落尽曲终席散,世事变迁下盛极必衰的悲凉慨叹,剧中缓缓映像出来,可能为了在央视出场,想必会符合某种“正确”而妥协,砍掉了敏感历史的时间线,而隐约呼应出花繁锦簇澎湃弄潮的现实主义正能量。
但是相信如果你是60,70,80三个年代的人,或者你经历过1990到2010年的上海,那么不管你现在身处在上海,还是在国外,只要你经历过上海那个最黄金时代,那个最生机勃勃的20年,你会,一遍又一遍,不知不觉,泪已满面。这是我的上海。
因为“上帝不响,像一切由我决定”。剧中《繁花》启幕时的这句话,似乎呼应了时代、地域、宿命、人性、繁花落尽,世态沧桑,还有那个力波啤酒和姚明,真实的存活在1990到2010,繁花入梦。
繁花之外,在90年代,很多上海人对上海的真实理解,就来自这首歌曲,它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就是它既白领又市井的上海味道,这首广告歌在坊间被地道的上海人、黄皮肤和非黄皮肤的上海移民传唱。当一首歌如此深入人心,我们只能说,歌者传达的感情已经与城市诉诸的气质水乳交融。
20年前,这首力波啤酒广告歌“喜欢上海的理由”,因其所承载的私人情感与城市记忆,引发很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和在上海发展的“新上海人”的共鸣,一夜间风靡大街小巷,人人传唱。很多上海人都觉得在这个短短的广告片中看到了自己。
十多年后,《喜欢上海的理由》依然深入人心。一句“我在上海,力波也在。”把多少上海人的情绪带到高潮,它注定是上海人的专属记忆。
力波啤酒广告曲的作词人陶为民对当时上海的理解是,“只要你敢想,它就能给你机会让你有实现的可能;只要你有能力,它就能提供平台让你找到发挥的场所。这就是上海的魅力,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于是就有了《喜欢上海的理由》中的“好日子、好时代,我在上海,大家都在”,这是个体与时代的相互成全。
“在上海生活,勤奋一点就能滋润一些,努力一些也自然就会精致一点,本来可以慵懒的城市生活被各种各样的自我要求所追赶着,这是上海人的模型。”
“我并不是要为上海歌功颂德,你看到了画面上的那些上海的变化,但我也更希望你能感受到歌曲里更为私人,更有真正个人感受的歌曲。带着梦想,或者即便是一些坏习惯,你就能热情的投入上海的生活。” 陶为民这样说道。
力波啤酒歌曲营造的场景多是体面的,歌词令人会心一笑,但体面和幽默不会折损沪语民谣的深刻性,那是一份不为生活折腰,不和生活死磕的平衡。
歌曲中依然有对现状的生动描绘,有厚重的人性关怀、有鞭辟入里的观察,只是它们抵达听众心里的方式是四两拨千斤。宛如沪语说唱中那句歌词“阿拉养了上海,就要相信上海”,平实直接,没有说教的生硬,没有冒犯他人的间接优越感,听众能够体悟到创作者的深意。
上海本土的音乐人孔佳作曲,并原唱此歌。这首清新畅快的歌曲表达了许多上海市民的心声,一时之间广为传唱,甚至被誉为"新上海人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口口相传,但谁也没想到,演唱这首歌的孔佳,却因突发晚期肺癌不幸去世,26岁英年早逝。
曲作者演唱者孔佳的突然离去,令当时众多只闻其歌不识其人的读者唏嘘不已。大众评论《喜欢上海的理由》不用大牌还能让传唱度和美誉度俱佳,很难找到第二个案例。这首歌贴切地唱出上海那些年的发展和上海人的心路历程,在这首歌里,找到上海人的认同感。
力波品牌诞生于1987年,当时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与老牌的上海益民啤酒厂、上海冠生园等合资生产力波啤酒,这是上海最早的合资啤酒品牌,名字源自英文啤酒“BEER”倒写的“REEB”,音译“力波”,力波啤酒坚持德国配方,使用大比例麦芽酿造,一上市即成为上海主流啤酒领导品牌。
1996年日本啤酒品牌三得利进入上海,很快超越力波,成为上海啤酒第一品牌。2001年,力波啤酒为了力挽颓势,推出广告策划“喜欢上海的理由”,据此,力波一度到达巅峰,曾连续多年稳居上海啤酒行业首位,成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收藏几代上海人对本土啤酒的记忆与情怀。
更重要的是,有人说,“它给上海黄金般的90年代做了个里程碑式的总结”。更有人说,上海后来一下子赶上国际现代化,没被落下,更多的来源于那个黄金10年打下的底子。
《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的理由》之后,我们再说一个《无数个姚明,好一个上海》的故事。
2004年,那是上海最开放,和国际潮流规则融合欲望最强烈的时候,官方也破天荒的委托民间专业机构设计自己的形象,此片由上文广出品,上海通用汽车赞助,上海达彼思创意总监陶为民执导,此前,他因执导《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的理由》而声名鹊起。
片中,专程回国的姚明扮演了不同角色的新上海人的士司机,交警,农民,驯兽师,东方卫视主持人, 鼓手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上海最开放最黄金最国际范的时代场景,那时候,官方带头推广自己,融入世界,官民同乐,这个城市里的所有人,仿佛都在憧憬更好的未来。
有了这两个代表性的广告片,陶为民对上海的理解和情感,非一般人同日可语,华裔人物早餐会记得陶为民曾对媒体说:在《无数个姚明,好一个上海》杀青后,多年后他与姚明在一个聚会交流的时候,姚明聊到,他在NBA打球的时候,随身听里反复听的就是当年我写的《喜欢上海的理由》。甚至前两年他找到我说:“能不能用这个歌作为啦啦队的队歌,把它改编一下。”
确实,宛如沪语说唱中的那句歌词,“阿拉养了上海,就要相信上海”。
我喜欢上海满大街小巷的咖啡馆,也喜欢街巷里弄的生煎、葱油饼、红烧肉、辣肉面,排骨年糕,我喜欢上海地铁和公交人性化,让我随着心情,可以浸入他的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我喜爱上海出租车的干净和司机的绅士修养,让我每一段路途中,也有一段独自的风景。我更喜欢上海的洋气,复兴中路马当路上的小洋房,新天地里的慵懒闲适,历史里的老上海风情万种。
我喜欢上海便捷的生活方式,连锁便利店随处可见,喜欢地铁里的书店。喜欢上海的进取心,只要人活得认真,允许穷人活得体面。喜欢上海的多元化,喜欢上海人人自觉排队的风气,喜欢人和人之间的契约意识,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低调生活,高调奋斗,让我感动。
那个熟悉温情的上海,还会回来吗?这是无数沪人深夜的心灵拷问。
而繁华这部剧的引子,实则是一位退休的上海老人,闲来无事,气定神闲的写了一部城市小说,小说的第一句这样写到:“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
好吧,我回公司继续忍。
- END -
本期主要撰稿:Duncan 朱然 毛强
文字统筹:丹增措
美术指导:一洲 郑晓青
本期图片编辑:王梦 孙琪 丁朵朵
多媒体通联:朱南 杭熠
广告公关通联:郑兵 郑佳佳
华裔人物早餐会 “chinese breakfast”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公众信息,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部分来源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本平台所有稿件无论原创,转载,改编,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著作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及时标注/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关注华裔人物早餐会公众号
欢迎登陆华裔全媒体官网
www.breakfast777.com
她们活跃在全球各地的时尚界,演艺界,美食界,文化艺术界,工商政经界。她们诠释着芳华的人生,上演各自的精彩。共同的是:她们同有一个亚洲面孔,一个华人面容,构筑迷人的东方气质下无时无刻传递着亚裔华人的人生传奇和奋斗故事。华裔人物早餐会归属传奇人物,典藏俱乐部精髓,挖掘幕后的新闻,分享她们的故事,重温她们的笑泪人间。
“华裔人物早餐会”(北京)版权所有,如采用本刊文字或图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