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人物早餐会】 本会2023年12月22日专讯
2023年即将逝去,在中国大陆的公共卫生领域,2023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席卷中国境内的卫生廉政风暴,延续到了这个体系内的方方面面。
而在市场主体的药企层面,也发生了一件标志性的事件。这就是位于中国西部的一家跨国企业,中国药企合资企业的鼻祖,中国医药代表的黄埔军校——西安杨森品牌的消逝。
╯西安杨森中国区总裁CesarRodriguez(中文名凯撒,本会注)1994年就加入杨森制药,曾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吉他,2014年派驻中国。在此前后,西安杨森的业绩开始起伏不定。
曾几何时,“消化不良,快找吗丁啉帮忙”。达克宁、息斯敏、采乐、泰诺……这些都曾是中国人家中必备。而上述“国民记忆”的生产方——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这一“铭牌”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据华裔人物早餐会了解:随着跨国药企巨头强生宣布品牌更新的新格局,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将整合至强生(Johnson & Johnson)名下。老牌名称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Johnson & Johnson Innovative Medicine)。强生医疗科技(Johnson & Johnson MedTech)则保持不变。
本次调整计划后,各地区真正完成法人实体和产品包装的更替相对滞后,尚需一些时间。
与此有关的历史脉络和蛛丝马迹,是在西安杨森成立10年后的1995年,美国强生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在沪合资成立了上海强生制药,这家强生在华的新合资公司只生产OTC产品及保健食品和食品,并不涉及处方药领域。
同时期的西安杨森则在处方药的运营上一直乏力,而在2000年后,极为优势的非处方药产品线由于后续产品断档,也开始陷入低谷。这个局面为日后两家公司合并埋下了伏笔,在此间,美国强生加强对西安杨森的股权控制。2007年后,强生控股比例达到70%。
2021年11月,强生宣布将消费者健康业务剥离并独立上市,取名“Kenvue”,制药和医械业务保留了强生的名称,此次分拆是强生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组。强生成为横跨医械和医药两大板块的双业务公司。“改名”整合,也意在凭借双业务紧密地联结在强生的单一品牌下。
╯西安杨森品牌消失前最后三位中国区总裁,从左至右依次为Asgar Rangoonwala(中文名安思嘉,本会注),郑磊,黄琛。
再往前回顾,西安杨森的东家追溯到1961年,比利时科学家保罗·杨森博士创立的杨森制药,在加入强生后,成为强生旗下制药板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强生因为这次收购奠定处方药研发上的优势。吗丁啉、西比灵、达克宁等都是杨森的明星产品。而据本会了解,杨森并入强生时曾约定:保留杨森公司的名称、标识以及公司不受干预的独立运营。
如今几十年过去,历史的尘烟和市场的无情,埋葬了曾经的约定。如今启用的全新品牌标识则只有强生红,杨森更名后,成为强生创新制药,将专注于肿瘤、免疫、神经、心血管、肺动脉高压和视网膜等领域。
1985年,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从而成为中国最大合资制药企业。而与此对应的背景是,1985年,当美国强生公司决定将子公司放入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与西方现代理念的对接自此开始真正发端。
在此后,古都西安与西方医药科技,在此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融合。美国强生子公司比利时杨森与中方四家制药公司(陕西省医药总公司、陕西省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联合投资2.9亿元成立西安杨森,强生控股52%,合资期限50年。西安杨森总部设在北京,生产基地位于西安。西安杨森的工厂是中国第一个符合国际GMP标准的制药车间,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
╯西安杨森工厂内景。
30年来,当吗丁啉、达克宁、派瑞松、采乐、太宁、息斯敏等药品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时,西安杨森,已经不再是一个品牌, 而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中国医药行业,“西安杨森”是一个公认的品牌的“符号”。这不仅仅是它的合资背景,业内公认的是,西安杨森被认为与一般意义上的外资制药公司不同之处在于,它大规模系统地培育了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医药代表,将西方先进的学术推广等方式带入中国医药行业,大幅提高了国内临床医生对药物的认知水平。
西安杨森首开医药代表这一后来席卷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名词,本科以上学历,知名大学医药学系背景是当时招兵买马的基本门槛。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的高入行门槛在保证医药代表水准的同时,也在医院内形成了和医生的良好沟通,高层次的从业人员决定了交流内容的专业性和科普性,在医院里广受欢迎和尊重,这和今天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
╯1996年第3期《健康大视野》杂志,描述了医药代表产生的历史过程。
在那个年代,当见到有穿着时尚的中外合资企业白领大老远从西安过来,国内医院的主任通常热情见面,多半会主动带着杨森人去见不同科室主任。收获大单非常轻松自然。
在那个缺医少药和信息匮乏的年代,医药代表们带着外国“新药”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是医生了解医学前沿的宝贵渠道。从1985年开始,无锡的华瑞、上海的施贵宝、西安杨森和天津的中美史克这些最先成立的合资企业纷纷开始开辟中国市场,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没人知道该怎么“卖药”。
当时的中国,拥有高度集中的医药购销渠道,中国的制药企业是按计划完成生产量,再由各地医药公司(俗称商业公司)收购,统一调配至各地医院、卫生院。严密的计划体制下,中国的药企不对终端市场直销,也就不需要销售部门。但这些合资药企的产品“一生下来就没人收购,必须自己卖。”
而据本会采访西安杨森的部分离职员工,普遍对其内部培训和职业成长计划都评价颇高。
据了解,在当时,每人平均接受100小时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大约10%的优秀从业者会安排受海外培训。此外,每个人都被要求走上讲台进行3~15分钟不等的主题演讲,除了对专业的培养,更兼备对创业者人格的塑造,性格的丰满,社交技能的拓展。这种具有鲜明美国元素的训练方式,此举成就了西安杨森的品牌佳话,并创造了日后中国内地医药领域最优秀的一批医药代表职业经理人,被业界一致公认为医药代表现象的“黄埔军校”。
20世纪90年代,西安杨森制定的营销推广方式有“推”和“拉”两种。“推”是通过当地商业公司介绍,邀请医生参加学术推广会,一场会结束,往往能签下许多订单。而“拉”,则是代表直接去医院拜访介绍,也便是沿用至今的医药代表的主要工作方式: “专家拜访”。
╯2009年8月,上海某医院内的告示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强大的品牌运营体系在上个世纪刚刚开放的中国,必然带来经济上的丰厚市场回报。
多年来经常被历任西安杨森高层骄傲地拿来引证的说法是,“西安杨森20多年上缴的利税足以再造20多个西安杨森”,1989年以后,以每年两位数增长的销售业绩迅速崛起,鼎盛时期的业绩甚至占到强生整个亚太区业务的45%以上。
而第一代医药代表们最怀念的不仅是开拓市场如何顺利,更有因职业本身受到的尊重。当他们西装革履、拎着投影仪,开着轿车来到各个市县,常常是地方卫生局长、医院院长亲自迎接接待。
╯40年后的今天,市场结构的变化供需结构的改变,决定了这个现象的消失和场景变化。
有业内人事这样评价,在中国改开初期,整个医疗体系观念落后,百废待兴,医院日常可使用的药品仅有500余种,治疗手段单一,日常的诊疗工作之外,大量一线医生获取国际最新医学进展的渠道十分有限,信息量极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西安杨森为代表的合资企业医药代表能接触到一手科研资料和前沿信息,可以说,医药代表几乎是学术前沿的一种化身。
与西安杨森开创的另一个前沿是,1976年,杨森制药创始人保罗·杨森博士来到古都西安,参观尚在挖掘中的兵马俑坑发掘现场,自此对兵马俑产生浓厚兴趣。医药出身的他,发现泥土和空气中霉菌的腐蚀,正加速秦始皇兵马俑的颜色褪去后,他特此专门研发出适用于兵马俑的抗真菌剂,用来保护这些中国国宝。此举,已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一场轰动埋下伏笔。
时至今日,在最后消失前,西安杨森在品牌推广和塑造上也总是走在前沿,别具一格。
╯2022年第十二届杨森精神卫生月“画为心声,爱有回响”公益画展现场。
2022年第12个精神卫生月期间,西安杨森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开展了一场名为“画为心声,爱有回响”的主题公益画和系列科普活动,旨在展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医生及艺术家三方的共创画作,通过医学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帮助患者表达心声,让公众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40多年前,从保护兵马俑的绚丽色彩,到去年和中央美院携手打造的画作精神世界,西安杨森确实在中国药企的历史版图上,注定扮演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END-
本期主要撰稿:Duncan 朱然 毛强
文字统筹:李婉洁 丹增措 王珂
美术指导:一洲 郑晓青
本期图片编辑:Connie 孙琪
多媒体通联 :朱南
广告公关通联:郑兵 郑佳佳
实习记者:杭熠 林夕亦对本文有所贡献。
华裔人物早餐会 chinese breakfast”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公众信息,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部分来源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本平台所有稿件无论原创,转载,改编,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著作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及时标注/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关注华裔人物早餐会公众号
欢迎登陆华裔全媒体官网
www.breakfast777.com
华裔人物早餐会是一个包含艺术/媒体/财经/商业/公益的多元文化品牌和俱乐部平台,在纽约,温哥华,巴黎,西班牙马拉加四地设有中文站,倚靠互联网和精准定位,华裔人物早餐会触摸全球受众,面向旅居海外,母语为中文的华人亚裔,热爱汉语的外国人士,大中华区港澳台三地,中国大陆面向京沪穗中心城市和GDP排名前30位活力城市中高端消费群。
覆盖界面跨越PC端大屏,手机端小屏,各大门户网站,社媒平台和自媒窗口,根据特定活动和社交场景在春夏秋冬四季增刊出版纸媒艺术画刊,致力于多界面多元化的公共关系,社交场景,线上线下互动直效的媒体公关品牌
“华裔人物早餐会”(北京)版权所有,如采用本刊文字或图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