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平台
多媒体商店
手机LOGO

江泽民推动下的英语中国

华裔物早餐会   本会2022年12月9日专讯




华会动图098.gif


85CDDC8B5D7827286611FDD532B86BCC.jpg

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和英女王共同举杯



一个老人的离世,唤醒了我们对时代的记忆,这是一位慈祥老人和蔼长者的中西文化之旅,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温馨碰撞。他熟练掌握英语,对英语世界也较为熟悉,他在位时,各种活动里展现出的英语气质背后下的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对当今中国普通国民产生的影响至今还在,也有说他除了能够用英语和俄语写作,也粗通罗马尼亚文、法文和日文,也能看懂这三种语言的书籍,他也乐于表达自己的音乐造诣,也不介意偶尔袒露“真性情”。他曾在访问美国时自信唱起京剧、弹奏吉他,与知名美国记者用英文“谈笑风生”。


E6DBF5E67B33FB6CDC83CD576AA1F343.jpg


2001年,在中国文联和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与两千多名文艺工作者一起联欢,指挥合唱《毕业歌》。



在国内官方的春节团拜会上快乐的指挥起乐队并拉起夏威夷吉他,基于国情,华裔人物早餐会跳过政治的藩篱,追忆政治之外这位老人在语言文化故事里的10个温馨记忆,和他推动的英语影响的中国。


598E56FA0D87D3C03730944433B73582.jpg

2009年3月9日,一位部队代表在人大会议 上阅读英文版《中国日报》






01 

1987年上海英语新闻开播

专程送上的英语道贺



F9DAD98324698589C06C1EA3DAAC798B.jpg


28FA4C4228BA99EDF52BE598B422FE46.jpg


32EFBAAB65678E257D1E615712189235.jpg

30多年前,他对上海电视台英文新闻开播的重视,并送上全程英文祝贺词


早在1986年,在上海旅游、经商的海外人士达130万人次,常年驻沪的外籍人士就已经6000多人,上海本地有相当外语基础的观众计100万人。上海电视台英语新闻由此应运而生,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专程录制英语视频,祝贺上视英语新闻开播。标志着上海国际化大门的开启,再次加速。


前上视英语新闻主播崔文回忆起几任市长从江泽民,到徐匡迪等领导对英语新闻的重视,十分感慨。




02

全程流利的哈佛大学英文演讲




很多海内外观众记得这场演讲,江泽民1997年访美期间,于11月1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专场英文演讲,博得了美国高层次学者们和哈佛大学在校生的普遍赞誉。有三段评论,颇有代表性。一位博士生说,“演讲太精彩了。没想到中国的国家元首这样了解哈佛大学的历史,这样赞赏哈佛大学的座右铭。”一位教授说,“这是我听到过的最佳演说之一,使我们增进了对中国历史、现状及未来的了解。”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向电视记者说,“这是一篇很值得咀嚼消化的精彩演讲。”


37D373D5EDAAE97BF1E8407147E9E479.jpg


7FE2CAFF2049CB02262EE4D4D0256211.jpg


C9F05FB342B21AA34CB1023566D078DB.jpg






03 

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拒绝中文作答APEC会议主办国的自信国际范




江泽民主席任期内的APEC会议也是曾展现中国风范的一扇窗。他展现英语的高光时刻是在2001年在上海,他用英语主持了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话会,并用英语宣读了《2001年APEC领导人宣言》,会上他与布什讲英语,与普京讲俄语,与小泉讲日语,游刃有余。



A4193469-97F9-469B-AE84-27BD51F0F622.png

2001年10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峰会上。



据华裔人物早餐会了解,作为主办国,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女士担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中国筹委会秘书长发言人,章启月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上台就操着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进行到记者提问阶段,两轮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用中文向章启月发问,并请发言人用中文回答问题。章启月报以歉意的微笑,仍然用英语解释道:“APEC是一个国际型会议。按惯例工作语言是英语。”章启月拒绝中文作答,而且新闻发布会上没有翻译,这在当时是极具新闻话题的一幕。



ABB3E639-54E6-4939-83FB-B84F4B55B541.png

“APEC是一个国际型会议。惯例工作语言是英语。”章启月很职业化的用英文回复,并拒绝中文作答。



当时上海APEC会议的国际化程度之高,使得许多久经沙场的国内老记们大呼开眼。会议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因此,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还是资料的发放、通知的告知,均采用了英语。在记者咨询台,连记者申请采访的表格都是用英语制作的。



F68D0CEF12628A11498B062A8134E8A9.jpg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建国后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记者蜂拥而至,章启月记者会后遭到港台记者的“全力堵截围攻”。



当时的新华社新华网这样描述这次“新闻外的新闻”:

每天早上8时30分,在国际新闻中心,大会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准时出现在3号新闻发布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中外记者发布新闻。但与以往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不同的是,此次会议没有同声传译,也没有翻译。

今天早上,国内一位记者终于“不堪其苦”,提完问题后特意建议,为了电视镜头的需要,希望章能使用中文回答问题,被婉言谢绝。结果今天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出现了饶有意味的一幕,尽管有充足的时间供记者提问,但发布会一结束,章启月还是被层层“围困”了。当然,围困章提问题的,都是中国记者。






04 

力荐《泰坦尼克号》

真性情看待英文世界下的

好莱坞电影文化




1998年3月9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与广东代表团讨论时说:“我们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就没有思想交流的东西。最近要上演一部叫《铁达尼号》(注:即《泰坦尼克号》)的电影,过去叫《冰海沉船》,花了两亿五拍的这部电影,现在收入已经十亿,这也是风险投资啊。


585744348F328132441628E93746DDAE.jpg



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当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在上海看了不少好莱坞的片子,好的片子有《乱世佳人》《一曲难忘》《魂断蓝桥》。这次我请政治局的同志也去看一看,不是说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切不可以为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正是这样一次次对英文世界的正视,才有了后来一部部好莱坞大片的进入,影视繁盛。


9DD575D12E21793F8485E06D65D27D84.jpg

那个时代的广告好大胆,连总书记的推荐也用上了





05

北京城延续10年的全民英语潮


07C28DB7-554C-4B79-BA9C-A0169BBEA687.png


2001年,北京申奥胜利,由此开启了一场全民学英语的运动,一直持续10年。那时有将近四成的北京常住人口能够用英语简单交流,这是由北京奥运开启的英语热潮,在这座城市的高光时代。


D3E3282251DEF22BF6B892E0F03BAFF9.jpg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北京英语角的画面,据华裔人物早餐会了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华夏,王府井新华书店里开辟出全国第一个英语角。好些平时不好意思张嘴的年轻人,第一次在这里用磕磕巴巴的英语相互对话。


66344942B0DF42D3116749C18EF99C30.jpg


北京奥运会北京民众的一次空前规模的英语嘉年华。从筹办到奥运开幕,许多平凡的北京市民,满腔热情,各展所长,世界看到的是,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在提高、中国城市的文明品位在升级,民众的参与热情在喷发。老北京人,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友善热情、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真实中国,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向上的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


87BE6455BC9E9763245183B3A3B20666.jpg


在此后数年,奥运英语的局面一直在影响了北京城,2012年新华网这样说道:北京市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普及外语,规范外语使用的措施。如今城内的主要公共服务热线如110、120已能提供多语种的应答服务。而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民讲外语办公室近日出版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则为京城常见的2158道菜名规范了英文翻译。根据北京市外办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底,在京常驻外籍人员已超过12万。





06 

带头开启官方英语化

的国际化样本



EF235829390B39D743594EF7B73B63E5.jpg

在2001年,老人家亲自为《领导干部外事用语丛书》一书撰写序言



在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国内领导干部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至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组织举办两次省部级领导干部外语学习班。江泽民主席在《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中提到,对李岚清的做法“我是很支持的”:

“最近,中央组织部举办了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很多领导干部自己也在努力,外语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客观地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外语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还要下更大气力来学习和应用。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学习外语,努力运用外语,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开展工作。”


751607920052E9D82F05CAD93548F996.jpg

2011年12月17日,《领导干部外事用语丛书》首发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时任外交部长杨洁篪宣读江泽民同志为该书撰写的序言并讲话。本图为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07 

从克林顿访华现场辩论

到布什记者会直播

一个领导者的英文体系勇气



78F8C45A17924A47E04B028A3AAFB5AE.jpg


A6B48E9046F3C17B7C5217373B5D7A63.jpg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访华,留给大众记忆深刻的是破天荒的记者招待会现场直播,江主席和克林顿总统的交锋和辩论,各自捍卫自己国家的价值观和文化,直播国外英语世界领导人的记者会讲话,在国内还是极为罕见,这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在其首本个人传记《痛并快乐着》一书中这样描述道:


FABFA1A02BF0B5735ECE6FD41A7DF5E9.jpg


“接到让我主持这两场直播的通知,我感到非常意外,我们都知道,江泽民与克林顿的记者招待会注定是不同价值观的一场对话。最初我很难相信:这样的对话会现场直播,向全国和全世界直播,做这种决定是需要勇气的。

通知我的时候,我正在路上,领导的口气是认真的,于是我马上赶回台里,这时,离正式直播还只有3天的时间。后来,很多海外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说:离克林顿在北大演讲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上面才下令允许直播,这完全是杜撰的细节。


84E91FF49EC18B464B805D93451AF7E9.jpg


6月27日上午,直播准时开始,在不长的背景分析和开场白之后,江泽民和克林顿的记者会开始,针尖对麦芒,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在双方领导人和善的外表下激烈地进行着,我一边看一边感慨:如此精彩的对话,此时正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全体国人的面前,没有遮挡没有更改,一切都原汁原味,人们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中美两国领导人公开谈论过去被列为敏感的“人权”“宗教”等问题,这是多么巨大的进步!


6736BE06C8173AB60DF800767A694925.jpg


事后,美国驻华大使也给中央电视台领导来函,其中说到在人民大会堂和北京大学进行的现场直播将会作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被人们铭记。大使尚慕杰先生说:正是这种勤勤、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使成功的外交活动成为可能。

从我自己本人来说,直播所拥有的透明度和开放性的魅力,在这两场直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中国,它又是开先河之作。





08

从熟背《独立宣言》到委编

《世界著名歌曲45首》并作序




据华裔人物早餐会了解,江泽民主席藏书众多,不胜枚举。古今中外,经史文哲,至少二三千册。工作人员为他做了好几个书橱,原以为足够放,结果还是堆砌得满满的。那么多书,绝非只是摆设,从早到晚,公务之余,只要有一点时间,除了听听音乐,逗逗孙子,他大多用来看书。遇上出差,他也总往随身带的包里装上几本,一上火车便一书在手,分秒必争。他的知识面很广,外语也有相当的水平,在“文革”中学《毛泽东选集》他读的就是英文版。


C26153CFD333EDFB60AB7D5E6926BF11.jpg


有一次他与上海的大学生对话,有学生大谈美国的《独立宣言》如何如何,江泽民说:“你仔细读懂了《独立宣言》没有?我倒是可以用英语把《独立宣言》都背出来。”工作人员为他订了《华盛顿邮报》等几份英文报纸。他提出还想看一份俄文报纸,于是工作人员又补订了《真理报》。



C0D5E474-830A-41BB-B04F-33A3F98BC1DD.png

江泽民为李岚清组织挑选曲目的工具图书《世界著名歌曲45首》所作序言全文。他说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用各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优秀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同时也要学习和了解外国的先进文化,这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民族之间交流和增进友谊具有重大意义。





09

 一个美国作家的平视角度

首开英文世界风格下的

中国领导人传记故事



187B3BA3752B74430D907153BB2875E6.jpg

由一个英语世界的外国人来写自己的人生传记,似乎传递着江主席更自信,更包容,更开放,更温情的一面。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2005年中文版、英文版全球同步发行。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作者为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作者长期关注中国,关注江泽民,并向江泽民的亲属、好友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本书。



B45E7EE5341818152F2B13E2268DCE4B.jpg


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传主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传主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从这本书中可以体会作者对中国怀有的友好感情,但“作为一位西方人士,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提法同读者有一定差距,相信读者是会理解和把握”

而英文版,相信更会从英语文化的角度,介绍这位可敬老人和背后的有趣中国。





10

亲自拍板,不限时间,不限问题

华莱士访江泽民的背后故事




2000年8月15日,江泽民接受了国际知名记者华莱士的访问,给出的条件是:不限时间,不限问题。

华莱士1968年正式加盟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2006年退休。他登上《60分钟》主播台并确立新闻记者的职业声誉时,已经五十岁了。


27BE139E4648FA1C05904369F2E0A803.jpg


他审讯式的提问方式咄咄逼人,经常让受访者感到惊悚;但人人又都爱接受他的访问,其访问名单包括尼克松、卡斯特罗、阿拉法特、普京、霍梅尼、卡扎菲、萨达姆等众多政治人物。


F8E001B2-9FFE-42CB-BED0-FFED309984EC.png


华莱士在访问中依旧尖锐,但江主席侃侃而谈,不急不躁,真诚面对,同样,也是全程不时用英文表述,事后,报道最后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大突破”,也被当成中国外宣的“成功案例”。


759CBE7CF77CAC0649D51E96379DF3A5.jpg


90F940277C5BF17E301248E6344138E9.jpg


华莱士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86年,他曾经对邓小平进行过85分钟专访,最后播出了15分钟。采访时,他跟邓小平一样,烟不离手。他也是继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之后,第二个采访邓小平的外国记者。通过他的采访,邓小平向全世界传递了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话:“中国的改革,绝对不会走回头路。”





祝福



CD576EBE-3CD9-4980-B080-0DD16ACD2847.png


掌握八门语言的江泽民所拥有的开放型世界型的思维,与那个英语时代的文化中国紧密对应, 扬州书香人家走出,但又不死读书,而是玩转文艺,偏好风雅,就像那个年代,知识的嫩芽野蛮生长,强劲地汲取精神养分。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本期主要撰稿:Duncan  朱然 毛强

文字统筹:李婉洁  丹增措

美术指导:一洲  郑晓青

本期图片编辑:Connie

多媒体通联 :朱南

广告公关通联:郑兵

实习记者:赵天慧、杭熠亦对本文有所贡献。

华裔人物早餐会 chinese breakfast”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公众信息,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部分来源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本平台所有稿件无论原创,转载,改编,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著作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及时标注/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关注华裔人物早餐会公众号






她们活跃在全球各地的时尚界,演艺界,美食界,文化艺术界,工商政经界。她们诠释着芳华的人生,上演各自的精彩。共同的是:她们同有一个亚洲面孔,一个华人面容,构筑迷人的东方气质下无时无刻传递着亚裔华人的人生传奇和奋斗故事。华裔人物早餐会归属传奇人物,典藏俱乐部精髓,挖掘幕后的新闻,分享她们的故事,重温她们的笑泪人间。

www.breakfast777.com

“华裔人物早餐会”(北京)版权所有,如采用本刊文字或图片请注明出处。







首页 华裔会 华语圈 世界观 社交场 悦生活 品牌会 华人健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华裔人物早餐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23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