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人物早餐会】 本会2022年11月3日专讯
今年10月,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透露自己“已解决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不仅震动数学界,也引起国内公众关注。张益唐老师在北大校友会组织的沙龙中提到,自己做完了Landau-Siegel猜想。Landau-Siegel猜想是本世纪数论难题之一,也叫零点猜想。所谓Landau-Siegel猜想是黎曼猜想的某种弱形式,即研究狄利克雷-L函数(一种定义在复平面的函数)的零点的存在性。其实早在2007年,张益唐就在arxiv提交了一篇名为On the 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文章,却无人问津。
在国外论坛网站mathoverflow,有人问道「如果这个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在我看来)这对解析数论来说是更大的新闻。有人仔细检查过这篇论文吗?」,从评论来看也有人关心这个问题。
虽然我们还不知张益唐具体如何解决这一猜想。但是他的正面回答存在朗道-西格尔零点,则黎曼猜想是错的。虽然在知名度上,黎曼猜想不及费尔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但它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后两者,是当今数学界最重要的数学难题,当今数学文献中已有超过一千条数学命题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广形式)的成立为前提。
传奇数学家张益唐
张益唐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其经历可以用传奇来评价。
最传奇的经历便是他在在美国获得数学系博士学位以后,竟去一个餐馆管账当会计,而且一干就是7年多。
后来他到一所大学任教,却一直默默无闻,从未在任何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2013年,张益唐58岁的时候,在《数学年刊》这个著名的数学刊物上发表了《质数间的有界间隔》论文。
这篇论文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质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使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取得了重要突破,也使得张益唐一夜成名,成为数学界人人知晓的数学家。
其实,张益唐个人的家庭出身还是很出众的。
1955年生于上海,父亲在清华任教,母亲在邮电部工作。他在13岁之前,都跟着外婆一起生活。
直到13岁那年,他去了清华附中读了一年初中,便因为特殊时期转到了湖北的一所中学。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万个为什么》、复旦大学夏道行的《π与e》、华罗庚的《数论导引》都给了他很好的启发。
高中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北京制锁厂做工人。恢复高考后,他在第二年的时候考上了北大数学系。那时的他才23岁。
在北大,他接触到了更广的知识面。沈燮昌和丁石孙两位人生导师把他引进了数学大门。在学习过程中,他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数论。随后他攻读了研究生和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他并没有回国,而是在朋友开的一家餐饮连锁店里做起了会计。
一做就是7年多,1999年初的时候,他在葛力明的帮助下,去新罕布什尔大学开始任教。
时间线也就回到了2013年,张益唐的一篇论文让其一夜成名,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年,58岁的张益唐在世界数学界顶级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发表《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素数间的有界距离)》一文,证明了在数字趋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存在无穷多“数字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从而使得数论上的著名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取得了第一次实质性的推进。凭借这一成果,张益唐将多个专业奖项收入囊中,并于2014年获得美国跨领域殊荣“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而在那之前,他长期蛰伏,甚少发表学术成果,曾因难以获得教职而从事过会计、快递员等工作,却没有放弃纯理论研究。这样的人生经历,更为他赋予传奇色彩,被外界冠以“隐士”“十年磨一剑”“孤独的数学家”等形容。
2019年,张益唐教授在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峰会上,分享了Landau-Siegel零点问题。
对于张益唐宣称攻克Landau-Siegel猜想难题,网友纷纷发出了疑问。
有人就问了「老做别人的猜想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自己猜想一个?」
一个人是不能同时拥有提出猜想和解决猜想两个名誉的。一般来说,解决猜想的荣誉更大。
也有人称,「证明很有可能是正确的,张在十几年前曾preprint一篇相关的论文,但论证有漏洞,此后张一直希望可以修复,在19年他曾表示在这个猜想上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
张益唐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解析数论,属于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相对。用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的话说,数论领域“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时隔多年,此次张益唐在北京大学大纽约地区校友会活动上透露的最新研究进展,则是关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同样属于数论领域的瓶颈问题,并与数学史上著名的“黎曼猜想”紧密相扣。2007年,张益唐曾在网上发出一篇关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文,当时未能达成证明,但他曾表态“希望有人来修正”。近年间,他也一直致力于解决“黎曼猜想”。因此,当他露出口风时,立刻在学术界引起高度关注。据张益唐透露,相关论文即将上线。
本期主要撰稿:Duncan 朱然 毛强
文字统筹:李婉洁 丹增措
美术指导:一洲 郑晓青
本期图片编辑:Connie
多媒体通联 :朱南
广告公关通联:郑兵
实习记者:赵天慧、杭熠亦对本文有所贡献。
华裔人物早餐会 chinese breakfast”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公众信息,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部分来源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本平台所有稿件无论原创,转载,改编,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著作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及时标注/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关注华裔人物早餐会公众号
欢迎登陆华裔全媒体官网
www.breakfast777.com
她们活跃在全球各地的时尚界,演艺界,美食界,文化艺术界,工商政经界。她们诠释着芳华的人生,上演各自的精彩。共同的是:她们同有一个亚洲面孔,一个华人面容,构筑迷人的东方气质下无时无刻传递着亚裔华人的人生传奇和奋斗故事。华裔人物早餐会归属传奇人物,典藏俱乐部精髓,挖掘幕后的新闻,分享她们的故事,重温她们的笑泪人间。
www.breakfast777.com
“华裔人物早餐会”(北京)版权所有,如采用本刊文字或图片请注明出处。